深扎大山二十载 誓把荒山变绿洲 ——八旬老兵吕日新带领乡亲们奔向绿色发展之路

吕日新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小受毛主席共产党教育、培养,革命的红色已汨汨地渗透在他的血液他曾是石家庄市一中的团员,是红一连的党员,吕日新始终记得在军校唱的一首歌:“红色的帽徽红领章,红色的战士红思想,全军上下一片红,颗颗红心向太阳……”所以,红字便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生命的本色!二十年来,吕日新他们爬了无数次山,流过许多汗,受过伤、流过血。但他什么也不怕,什么也能干成,被村里老支书称为“铁骨头”和“万能机”!

那是1986年,中共石家庄市委要求“党政军警民,大家来扶贫”。市里分配给卫生局的扶贫点是井陉县的红土岩村。吕日新时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局党组决定由他来兼管这项工作。从1986年到1994年,吕日新几乎用尽了八年里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在专家的指导下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三年栽果树10万棵,并完成了一批配套工程,红土岩村走上了林果致富之路。1994年吕日新调往省职业病防治所当所长,随之兼管的扶贫工作也就移交了。

八年的坎坷,八年的磨练,使吕日新饱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春华秋实,他与红土岩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感,他已经魂系青山了。由于吕日新绿化太行、创业富民之心一直未泯,于是主动辞职,于2001年春,已有多年种植荒山扶贫经验的吕日新和几位绿色志愿者去井陉县苍岩山镇洞阳坡村承包了一万多亩荒山,创建了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

洞阳坡山高谷多沟深,地形复杂距离又远,交通运输十分不便。又要栽树还要施工,又要勘察、计划、设计,还要去市场选料,更要临场指导落实。为了栽树,他们栽哪里就把索道先架到哪里,先后架索道四十余条,现仍保留永久性索道十多条。尤其是架设多条索道和十六座钢丝绳桥多为高空作业,有时最危险的当口需要挺身担当。

在各级政府、有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吕日新带领园区的工作人员,5年的时间,共栽植了木本药材连翘、木本蔬菜香椿、木本油料毛棶等百万棵,当年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为方便行人建钢绳桥16座,为方便山间运输建永久性和临时性的索道40余条,架设动力线3.5公里,修林间路10公里。随着栽到山上的百万棵树逐渐长大,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喜人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2016年7月19日,24小时内突降暴雨700mm,百年不遇,但村里人畜无恙、清水出村,雨后人们普通认识到,不是吕日新栽的百万棵树的护佑,还不知会有多大的灾情降临!吕日新他们和省农林科学院的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协作,完成了关于连翘的仿野生栽培技术方面的市、省和国家级的课题,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为国际先进水平级。河北省医科大学药学院还挂牌作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曾是省级特困村的洞阳坡的名声渐渐大起来。特别是每到春天,近万亩的连翘黄花独成一景,还有几座生产用的钢丝绳桥,引来数以万计的游客。这里春看连翘花,满目黄金岭;秋偿黄栌叶,层林尽染红。这里山峰起伏,沟壑纵横,雨季处处清流,八里沟四季有水;这里天蓝云白,早晨日出官兵垴,傍晚昔阳沉于苍岩山;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可见野猪狍子出没,能听百鸟欢鸣……

山民们房前屋后种的蔬菜水果吃不清,谁来谁摘,让朋友们一起享用,充分体会到了物质丰富的感受是何等地惬意!有了人流便有了物流、资金流,山民们的山货高高兴兴地在家门口卖出去了,十几家农家乐也先后开办起来。

吕日新他们使洞阳坡的森林覆被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建成了国内较大、档次较高的八千亩(平面面积)连翘示范基地,并成功申报了省级森林公园——河北洞阳坡省级森林公园。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红土岩的扶贫,才有了洞阳坡的事业。从红土岩到洞阳坡,从参与扶贫到亲自开发,从政府行为到自主行为,使吕日新对治山的认知从感性阶段进入理性阶段,才成就了现在的成就!

到今天,吕日新太行山已有二十个年头,他除了是一位老党员外,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山民。这些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播绿烙红。所谓“播绿”,就是让荒山绿化,这件事已基本完成,并以此获批省级森林公园;所谓“烙红”,就是以绿色生态游为载体,将红色纪念游融入其中,把红色印记烙在深山各处。虽然播绿的工作告一段落,但烙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关于“烙红”是个系统工程,以绿色生态游为载体,把从鸦片战争至现在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件,通过道路、山坡、沟壑、亭、桥、林、标牌、图案等反映出来很不容易。

吕日新平时也很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如关于延安、遵义、井冈山的资料收集了不少,都是专程去的。回忆起在红土岩八年扶贫,他强调的是扶贫先扶志。他曾带着红土岩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组织去过北京,去过老典型沙石峪,去过晋县周家庄,也去过太行山山区治理的典型平山县元坊村。他还通过出差机会,把韶山和延安的土带回的土洒到了红土岩。可以说,这个规划在吕日新心里酝酿了许久,也积淀了很久。

在吕日新自建的小院里,专门修建了一座长二十六米、高六米的墙体,上面安装好八幅高二米、宽三米的喷绘画,自左向右依次是:日出韶山、朱毛红军会师、红都瑞金、遵义会议、延安圣地、夺取全国胜利(西柏坡)、开国大典(北京)、不忘初心。从此,他每天早晨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听着革命歌曲,看着这座墙上的巨画,谋划当天的工作安排。

吕老夫妇虽然年近八十岁高龄。但是“烙红”的伟大事业,还没有完成,这些规划还在建设中,需要后继有人,他们也正在寻找志同道合之士加入。